我知道很多身處天涯的朋友,常常思念故鄉的人和事,尤其對叉燒包、糯米卷、馬拉糕。。。等等的茶樓點心,念念不忘,而培養麵種是有幾種方法,這只是其中之一種方法。。。
在2009年5月23日補充:希望有興趣的朋友,你們先學習中式包點的直接發酵法(依士),才開始做天然酵母的老麵,會事半功倍。
2008年 4月30日,農曆三月廿五 (星期三)
我的生命由這天開始~~
第一天~~麵粉38 g + 清水19 g,
搓揉成麵團,蓋上保鮮膜,發酵 24 小時。
第二天~~將麵團的1/2或1/3分量棄掉,餘下的麵團+麵粉38 g+清水19 g搓揉成麵團,發酵 12~16小時。
第三天~~將麵團的1/2或1/3分量棄掉,餘下的麵團+麵粉38 g+清水19 g搓揉成麵團,發酵 12~16小時。
第四天~~將麵團的1/2或1/3分量棄掉,餘下的麵團+麵粉38 g+清水19 g搓揉成麵團,發酵 12~16小時後,化身成中國娃娃~~已發酵麵種了。
麵種、麵肥、老麵和麵酵,只是南、北地區叫法不同,名稱雖然各異,但意義卻一樣。
麵種在發酵時,經過一連串轉化過程和化學反應,變成我們口中的麵種或老麵,而在培養麵種時,我們需要將一部份麵種棄掉,才能達致配合每次入(餵)粉時所需的酵母比例。
已發酵麵種當然要加添其他東東才能將它變成我們口中的叉燒皮喔~~~~
注意:天氣溫度是與發酵時間的長短有直接關係的,氣溫低,所需發酵的時間會長,相反氣溫高時,發酵時間要縮短,嘗試多幾次,一定會掌握到當中的變化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